“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国家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增强。康熙为收复台湾做着积极的准备。
公元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台湾。他病逝后,在台湾的黄昭、萧拱辰等人,拥立郑成功的五弟郑袭代理招讨大将军。另一方面,郑经也在厦门宣布自己为嗣封世子,和郑袭等人抗衡,郑氏王朝从此一分为二。后来,郑经准备向清朝称臣纳贡,以保持“半独立”或“独立”的地位。可是,“三藩之乱”时,郑经受吴三桂煽动,在广东起兵,后被平定,于公元1680年暴病身亡。他死后,台湾岛局势混乱。此时,康熙做好了收复台湾的准备,他果断地决定,武力收回台湾。朝中大臣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康熙力排众议,起用施琅为清军水师主将。同时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姚启圣原任广东香山知县,“三藩之乱”时,投靠到康亲王的军中。他在福建漳州特设会馆,实行安抚政策,给予从台湾返回家乡的郑氏官兵厚待。半年内,前来归降的郑氏官兵就有4万多人,这大大削弱了郑氏军队的实力。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顺治三年(1646)随明朝原总兵郑芝龙投降清朝。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中最为年少、善战的得力骁将。可是,施琅个性倔强,不小心触怒了郑成功。郑成功将施琅父子等三人都逮捕关押。施琅的父亲和弟弟都被郑成功杀害了,幸亏有部下相救,施琅才得以逃脱。之后,施琅投降了清廷,立志要打败郑成功,以报家仇。
早在康熙七年(1668),施琅就秘密上疏朝廷,主张武力收回台湾。那时康熙刚刚亲政,他召施琅进京,施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康熙十分赞赏。但由于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鳌拜集团手中,还是少年天子的康熙无法实施施琅的计划。
康熙二十年(1681),大权在握的康熙再次召见施琅。施琅向康熙细谈了如何训练水师,如何利用风向变化等具体方略。康熙当即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命令他操练水师,伺机夺取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清军在施琅的率领下,开始向澎湖开进。澎湖位于台湾海峡的中央,由64个岛屿组成。澎湖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接,三岛中间就是著名的澎湖湾。
六月十六日,清军向澎湖的守军发动第一次进攻。两天后,施琅派遣战船攻取了澎湖湾外的虎井岛和桶盘岛。外围被扫清了,可是,此时飓风袭击,清军的战船被郑军围困,只得撤退。出战宣告失败。
六月二十二日,施琅命清军水师兵分三路,发动第二次进攻。这一次,施琅亲自率领50只战船,组成东线攻击部队,从澎湖寇东侧突袭鸡笼屿,以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另外,西线进攻部队由总兵董义率领,这支部队也是由50只战船组成,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以牵制西面的郑军。此外,还有80只战船组成的预备队,随主攻部队跟进。
双方交战七天七夜,施琅利用有利的西南风向,手舞红旗,采取“五点梅花阵” (即用多艘战船围攻一艘战船,集中兵力作战)。与郑军展开厮杀。清军战舰阵势整齐,可分可合,作战英勇,一举攻克了澎湖列岛。郑军的大小战船被击毁近200艘。被炮火射死、跳水溺死的郑军士兵多达12000多人,近5000名士兵和160多名将领投降。
攻克澎湖后,施琅不杀岛上一兵一卒,使台湾民心归顺。同年七月二十七日,郑克塽开城投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大清朝廷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兵一万人,筑城守戍。至此,宝岛台湾终于得以统一于清朝政府之下,台湾的行政建制与内地完全统一。
接着再说说,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大手笔——征讨噶尔丹。
明朝以来,沙皇俄国就开始向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流域扩张。明朝末年,满清忙于入关,放松了北方边境的戒备,沙皇俄国趁机进犯我国黑龙江地区。他们在那里掠夺财物,杀害居民,遭到当地各族人民的反抗。
康熙即位初期,鳌拜专权,政局十分混乱,沙皇俄国的侵略军乘虚而入,又潜入中国领土,占领了雅克萨。雅克萨在今天的黑龙江呼玛西北,漠河以东的黑龙江北岸。俄军占领雅克萨后,在尼布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修建碉堡,向当地居民征收大量的赋税,建立了殖民据点。沙皇俄国采用了两面手法:一方面,派侵略军蚕食中国领土;一方面,派使臣到北京进行恐吓和讹诈。康熙对此不予理睬。
- 商务文员主要做什么[图]
- 护士的面试技巧[图]
- 准爸爸饮食决定BB聪明健康[图]
- 三个摆脱“累”的良方[图]
- 戒烟20分钟后,身体就会有难以想象的变化![图]
- 合欢花这样搭配很有效[图]
- 从鼻涕判断健康[图]
- “宅”多了易患抑郁症[图]
- 脚趾甲嵌进肉里,怎么办?[图]
- 4个容易致癌的炒菜方法,看看你是否犯这些错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