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常道士:或作“常道人”,应以此为是。道人,此为僧人。屐痕:木屐的印迹。渚:水中的小洲。过雨:雨后。随山:沿着山。禅意:禅理。忘言:意思是只能意会不可言说。《庄子·外物》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是写寻隐者不遇,虽然不遇,却得别趣,所谓“乘兴而来,兴尽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常道士:或作“常道人”,应以此为是。道人,此为僧人。
屐痕:木屐的印迹。
渚:水中的小洲。
过雨:雨后。
随山:沿着山。
禅意:禅理。
忘言:意思是只能意会不可言说。《庄子·外物》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是写寻隐者不遇,虽然不遇,却得别趣,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此诗意亦犹是。诗有诗眼,题亦有题眼。凡是好诗,必能切题,切题之后,然后再就题生发,切忌离题太远,或认题不明。本诗题眼在一“寻”字,全诗就得从“寻”字着想。首二句是一路寻来,三句是远望,四句是近看,是寻到了道士隐居之处,而道士不在。用“闭门”来表示。五六句是道士既不遇,看松寻源,亦有别趣。这是推开一层的说法。其中“静渚”、“水源”又将题中“南溪”点逗得非常熨帖。末句以见溪花之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将寻不见的意义,尽情结出。但读诗到此,倘然没有“禅意”二字,往往要发疑问,究竟所寻的是怎样的人?这又可见用此二字,也是切题的作法,“相对忘言”,就是承上“禅意”而来。古人作诗这样的绵密紧凑,毫不草率,安得不令人五体投地呢!(第192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为寻道士而作。开首即说到“寻”字,山径苔痕,遍留屐齿,非定是道士之屐痕,已将“寻”字写足。三句言溪涧无人,白云凝然,若为之依留不去,见渚之静也。四句言岩扉长闭,碧草当门,有“绿满窗前草不除”之意。五六句言其所居在水源尽处,随山曲折而前,松阴雨后,苍翠欲滴,此时已至道观矣。七句花与禅本不相涉,而连合言之,便有妙悟。收句意谓朋友存临,但须会意;溪花相对,莫逆于心,宁在辞费耶?(第15-16页)
新年作
下一篇:营养师资格证没毕业能考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