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对著书立作的要求来说应当抛弃无错不成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对著书立作的要求来说,应当抛弃无错不成书的俗念,这样读书的人才能纵情进入书中的境界,不致因书中错字或断简残篇而败了读书的雅兴。
金无足赤,绝对的无错是很难的。读书要能沉得住气,发现错误不妨批注在文字旁边,这也是一种情趣。因此,要在“耐”字上下功夫。史书中发现了错误,还可以改正;生活中有些不如意的事,却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登到山中险处,踏雪寻梅遇到危桥,遇到世俗之人的责难,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努力试图改变反而会失去不少生活情趣。所以不妨随缘而定,随遇而安,从“忍”字上做些文章。当然,如果见难就避,遇险即弃,这样的消极态度是不能有的;只有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事有所成。
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一生息顷;利荣驰念,何若名山胜景,一登临时。
在声色乐趣中去追求心灵愉快,比不上在洁净的书桌和明亮的窗前,让自己享受宁静中的快乐;为荣华富贵而思前想后,比不上登临名山、欣赏胜景来得真实。
荣华富贵固然人人向往,但随着岁月蹉跎,年华流逝,这所有的幸福生活终究也会消亡殆尽,成为过眼云烟。精神和肉体上的刺激、满足也是短暂而易于消失的,培养一份高雅的悠闲情趣,倒可与我们相伴终生,从而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临窗而坐,摒除声色财利的烦恼,看窗外的花开花落,人来人往,留一方宁静的天地在心头,却能感受到世界的美丽与生机,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呀!
世俗之人为名利而奔波劳碌,到头来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不禁悲叹一生虚度。如有空闲之余,不如游览名山大川,登临名寺古刹,返璞归真,寻找一下回归自然后的本性。
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
如果能随时行乐,立刻就可以获得快乐。身体无病,心中也无所牵挂,春鸟的鸣叫便是动听的乐曲,春天的花朵便是美丽的装点。有一时空闲,就能享受一时的欢乐,为什么一定要在情欲中寻求刺激才算是快乐呢?
人生的真正快乐不在于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以求得到各种贪欲的满足,而是在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世间万物之中所包含的情趣,以达到心灵愉悦的目的,这才为真乐,这才能常乐。当我们心中没有忧虑和牵挂的时候,当我们身体没有病痛折磨的时候,自然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快乐,心情就会把春天的鸟鸣当作婉转的歌唱,把春天的百花争艳当作对大地的点缀。
由此可见,快乐其实就在我们的心底。外在感官的刺激是短暂的,甚或是危险的,短暂的快乐后面也许是无尽的麻烦或痛苦,甚至是死亡的深渊或陷阱,这又怎能与心中的闲适与心安理得相提并论呢?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兴致来的时候,喝醉倒卧在落花之中,天作被褥地作枕头;坐在石上,便放下了心机,忘怀了一切,感觉古往今来都像蜉蝣的生命一样短暂。
醉酒卧倒在万花丛中,与大自然相拥入眠,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让心自由自在地驰骋在天地之间,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中,将世间万物置于空灵之中。这是何等快意而又无拘无束的心境啊!天作被衾地作枕,这是多么豪放无拘的心胸,真是让人羡慕,让人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万物都如花草一样有其生命的周期,百花盛开过后就要走向凋谢,在短暂的时空中尽情享受这无尽的乐趣,人生本就如沧海一粟,渺小而平凡,又何必执迷外相而不尽情享受呢?
- 常在花间走活过九十九 五种有美容功能的鲜花[图]
- 北京自由行 北京更多更好玩的新景点[图]
-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图]
- 曾参杀人释义“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此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图]
- 疑义相与析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络纬昆虫名[图]
- 【译文】,在我受到外界条件及人生欲望的羁绊拘束之时我感觉到我[图]
- 丞相王导拜授扬州刺史之时到他那里去的宾客几百人都受到了很亲切[图]
- 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图]
- 彝常规常法训教训于帝其训顺着上帝“不要偏不要斜应当遵循君王的[图]
- 擅擅长艺古有六艺之说一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