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旧恶(è)”二句孔子此语见《论语·公冶长》所谓“旧恶”
“不念旧恶(è)”二句:孔子此语见《论语·公冶长》。所谓“旧恶”,不知指何事。恶,怨仇。用,因。希,通“稀”。“求仁得仁”二句:孔子此语见《论语·述而》,亦不知确指何事。孔安国注曰:“以让为仁,岂有怨乎?”亦只可姑妄听之,未必符合孔子原意。睹轶(yì)诗可异焉:按,《论语》所云,本不知对何事而发,今硬自将其与《采薇歌》牵合一起,矛盾自然就出来了。轶诗,散失而未编入“三百篇”内的古代诗歌,这里即指下
“不念旧恶(è)”二句:孔子此语见《论语·公冶长》。所谓“旧恶”,不知指何事。恶,怨仇。用,因。希,通“稀”。
“求仁得仁”二句:孔子此语见《论语·述而》,亦不知确指何事。孔安国注曰:“以让为仁,岂有怨乎?”亦只可姑妄听之,未必符合孔子原意。
睹轶(yì)诗可异焉:按,《论语》所云,本不知对何事而发,今硬自将其与《采薇歌》牵合一起,矛盾自然就出来了。轶诗,散失而未编入“三百篇”内的古代诗歌,这里即指下文所引的《采薇歌》。
其传曰:按,最早而又较详细地记载伯夷“事迹”的是《庄子》。
孤竹君之二子:《庄子·盗跖》云:“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说伯夷、叔齐为孤竹君之子者,始于庄周,成于司马迁。
西伯昌:即日后之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姬昌为西方诸侯长,故称“西伯”。伯,通“霸”,诸侯之霸主。养老:收养老人,实乃招贤纳士之意。
盍:通“盖”。乃,于是。归:投奔。
及至:就字面,应指到达周国,但据下文文意,实际是在武王出师东征的路上。
“武王载木主”二句:当时文王已死,武王载其灵牌伐纣,表示自己是谨奉父命,行父之志。木主,灵牌。
延伸阅读:
- 常在花间走活过九十九 五种有美容功能的鲜花[图]
- 北京自由行 北京更多更好玩的新景点[图]
-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图]
- 曾参杀人释义“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此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图]
- 疑义相与析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络纬昆虫名[图]
- 【译文】,在我受到外界条件及人生欲望的羁绊拘束之时我感觉到我[图]
- 丞相王导拜授扬州刺史之时到他那里去的宾客几百人都受到了很亲切[图]
- 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图]
- 彝常规常法训教训于帝其训顺着上帝“不要偏不要斜应当遵循君王的[图]
- 擅擅长艺古有六艺之说一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图]